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013(2 / 3)

老太太道:“她儿子就是我们路上遇到的那位。”

说起来,好似管事是叫了声“常公子”,杨氏恍然大悟:“原来她不想她儿子露面。”

“应该是个纨绔子弟。”

杨氏讥笑一声:“活该。”

老太太并没有幸灾乐祸,只在揣摩小孙女的举动,明明此前都恢复原样了,可后来去赏花时又变得沉默起来,前后简直判若两人。

小小年纪,心思似海,一点猜不透!

却说常思诚见了孟清月一面后,就念念不忘,从刘家的下人口中打听出了孟清月的名字,然后告诉了常夫人,想求母亲把这姑娘请来家中。

常夫人一听“孟家”二字,脸色顿变:“谁家的姑娘都行,唯独孟家不行。”

常思诚奇怪:“为何?”

“没有为何,”常夫人不想谈,“只见过一面而已,你过两日就忘了。”

“娘,孩儿再没见过比她更好看的姑娘,求娘成全!”

这儿子一向没有毅力,唯独在喜欢美人儿一事上极为执着,常夫人就有点恼恨刘夫人将他们请了去,让儿子正好撞见那孟大姑娘。

说来孟家也是官宦人家,养出来的姑娘竟如此艳俗,真是不知所谓!

不过若没有发生之前的事,她未必会如此排斥,实在是与孟家人起了冲突后,还要她再请孟家女眷上门,常夫人做不出。

“思诚,为娘很不喜欢孟家的姑娘,你莫再多说了,京城美人儿不少,为娘定会帮你另择一位。”

“娘……”

常夫人不理他,拂袖去了里屋。

常思诚不好进去,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。

*******

太后终于定好了陪读的名单。

崇宁帝知道后,特意来看一眼。

发现里面没有袁长瑜,他扬眉道:“要说最合适陪伴丽洙的,袁姑娘当之无愧吧?母后为何没选她?”女儿什么都好,就是年纪小,做事不够沉稳,可以从袁长瑜身上学一学。

太后没选袁长瑜当然有私心在:“她都十七了,丽洙说,不想耽误别人的终身大事。”

“又不是不让回家,”崇宁帝指指“孟清泠”的名字,“这是谁?将她换掉。”

这姑娘可不能换,太后把“五行缺水”等事说了。

崇宁帝哈哈大笑:“古灵精怪的,亏她想得出!”

“也是巧,竟真有这样的姑娘。”

崇宁帝没反对:“既有缘分,便罢了。”重新指了另外一个名字。

如果她再反对,兴许儿子就不坚持了,可太后又怕他问,最后被他看出自己的想法,所以还是依言将袁长瑜写在了名单之上。

崇宁帝临走时问起择皇子妃的事:“母后还没选好?”

“怎么?你急着赶阿凤出宫?”

“哪里,朕是看他年纪不小了。”

“才十八,哪儿就不小了?我不想匆匆忙忙的,到时选错人。”

崇宁帝笑了笑,没有再催促。

母亲曾是侧室,虽在王府不愁吃喝,但头上有个嫡妻压着日子并不好过,所以他有时是愿意顺着母亲的。

“您不嫌麻烦,就多花些时间吧,不过别忘了,还有绎儿。”

“我又不是七老八十了事都记不住,瞧你说的!”太后嗔道,“先帮阿凤定下,自然会轮到绎儿。”

崇宁帝又笑了笑:“也是,两个孩子都是您看着长大的,自当尽心。”

而母亲的尽心就是算八字,看面相。

但也不怪她,当初母亲帮他选的妻子也是这样来的,后来他果然当上了储君,母亲由此更加相信。

他转身出去。

太后放开名单,缓缓将手按在椅柄上。

人生来心就是长偏的,又怎可能一碗水端平呢?

儿子看重谢绎,她喜欢谢琢,早晚还是要闹得不快,还好这长孙比以前争气了,连胃疾都不曾再犯过,这也让她更多了几分信心。

是了,新挑中的两位姑娘八字都不错,如果观察后没有不妥的话,便早些让长孙娶妻,指不定运气一好,什么都会越来越顺利。

太后马上吩咐朱嬷嬷传话给陈登,让他出宫去宣布伴读的名单。

得知孟清泠被选成伴读后,老太太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
京城多少名门闺秀,个个都是秀外慧中,照理太后要选也是从这些闺秀里选,结果,偏偏选了她那个连魏国公府都没去成,一天到晚在剪纸的小孙女。

杨氏同样震惊,小声问:“公公,真的没有弄错吗?”侄女儿天天不务正业,也很少出门,她能有什么好名声传到太后耳朵里啊?

这大概是高兴傻了,陈登道:“让你们家三姑娘收拾收拾,明儿辰时入宫。”

“……”

送走陈登后,杨氏茫然问:“怎么会选了清泠呢?太后因为什么选了她?”

老太太哪里答得出,朝张嬷嬷摆摆手:“你去告诉阿泠。”

“是。”张嬷嬷快步而去。

孟清泠的反应跟老太太,杨氏不太一样,她没有一点欢喜,只有无尽的疑惑。

她奇怪太后为何会突然给谢丽洙选伴读,前世并没有这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